快速门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快速门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魔高一丈160华尔街四招或破解金融监管法案

发布时间:2021-10-20 20:51:23 阅读: 来源:快速门厂家

魔高一丈 华尔街四招或破解金融监管法案

魔高一丈 华尔街四招或破解金融监管法案 更新时间:2010-8-3 0:01:49 7月21日,对于美国首府华盛顿的居民来说或许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天,不过对于美国的金融版图却是跨时代的一天。随着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里根大楼签署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历时近两年的金融改革立法终于尘埃落定。而背着沉重枷锁的“华尔街”,是否有希望破解金融监管这一“紧箍咒”呢?

沃尔克法则限制银行盈利空间

本轮金融监管法案又简称为《多德~弗兰克法案》,被认为是自“大萧条”以来最严厉的金融改革法案。其内容主要分为7块,包括成立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负责监测和处理威胁国家金融稳定的系统性风险;设立新的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对提供信用卡、抵押贷款等消费者金融产品的金融机构实施监督;将之前缺乏监管的场外衍生品市场纳入监管范围;限制银行自营交易及高风险的衍生品交易;允许银行投资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但资金规模不得高于自身一级资本的3%;设立新的破产清算机制并责令大型金融机构提前风险拨备;赋予美联储更大的监管职责以及允许美联储监督企业高管薪酬。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金融监管法案中所提到的著名“沃尔克法则”被认为是最具争议的部分。该法则规定:限制银行和金融控股公司的自营交易;限制银行投资或拥有对冲基金与私募股权基金,其投资总额不得超过银行一级核心资本的3%;禁止银行做多或做空其销售给客户的金融产品,最终降低金融机构杠杆率及限制风险。

“此次金融监管法案的核心实际上有两条,”长江证券分析师沈楠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一是防止过大的银行倒闭,即核心的沃尔克法则;另外就是保护金融消费者。”

沈楠认为,这两大支柱条例都是顺应2008年的金融危机所推出的,由于当时金融机构杠杆率普遍高达4~5倍,同时负债率接近80%。当资产价格迅速下跌时,金融机构几乎没有时间进行反应。值得一提的是,预计沃尔克准则会限制部分综合性银行的盈利,这也将体现在未来银行业绩波幅收窄,以及传统的业绩增长期效应不再。尽管如此,由于银行业绩更为稳定,市场对其的估值会较此前更高。”

南华期货研究所北京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总监张一伟告诉记者,金融监管法案的出台有两大原因,一是银行倒闭对金融危机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二是奥巴马政府通过向银行业开刀希望拉拢更多选民。此次奥巴马政府签署的最终版本实际上是妥协后的产物,一方面,监管法案提出要有效地监督并控制银行业务,这样可为赢得中期选举增加更多筹码;另一方面,监管法案不能过多伤及银行利益,否则不仅会拖累经济增长,也同时会丧失那些提供选举资金的银行家的信任。”

“四部曲”或破解监管魔咒

俗话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华尔街是否已真成了待捕的羔羊?“监管法案事实上是强迫银行去重新思考他们的商业底线、定价策略以及如何控制资产负债表”,罗奇代尔证券银行业分析师迪克.波夫认为,“不过当华尔街真正地想清楚这些问题了,他们将很快研究出新的措施以转移上述成本。”

而美国知名财经频道CNBC专栏作家杰夫.考克斯日前就撰文为华尔街银行支了四招,以有效绕开监管。

考克斯指出,首先,此次政府出台的金融监管法案对具体条例阐述并不够清楚。其中一大漏洞就是政府如何界定“自营交易”。普通情况下,人们通常将自营交易界定为银行为自身而非为客户做出的交易,不过观察家却纷纷猜测政府现在很难去为自营交易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即便能也需要很大的努力。同时,沃尔克法则规定,银行投资对冲基金与私募股权的比重不能超过自身一级资本的3%,这也并非没有解药,如高盛这类大型银行就可以先将私募股权基金出售给第三方,然后通过与其签订一份合同规定公司所参与的权益。这样一来,便可绕过3%的红线,同时也可获得等价收益。

其次,监管法案明确指出海外银行不需要遵从管制,这样一来华尔街银行就可通过设立海外业务有效绕开监管。在新的管制条例下,银行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受制于美联储,要么在瑞士等国成立分支机构,在这种地方无人管也无人知道,何乐而不为?

“事实上,还有一种最简单的办法对付管制,即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迪克.波夫建议道,“比如未来再也不存在任何免费账户了,消费者需要支付10美元甚至12美元的月费去维护账户。事实上也存在这种案例,富国银行宣称他们有86项细分业务,这意味着其中有80项业务可继续增加收费,这也是富国银行正在做的,最终埋单的仍是消费者。”

最后,颇为讽刺的是,监管法案中的支柱条例--防止规模太大的金融机构倒闭却保障了未来“银行巨兽”的存在。今年那些因为资本金不够而被更大银行吞并的案例已发生了103次。金融危机时摩根大通吞并贝尔斯登与华盛顿互助基金;美银吞并美林;富国吃进瓦乔维亚银行等等。引人关注的是,目前美国有6家超大型银行,以及上万家小型银行。大银行不仅规模较5年前大了很多,实力也有所提高。由于新的银行评级系统承诺资金本高的银行将更受青睐,这无疑将推动银行不断提升规模。

另外,尽管多数华尔街的银行二季报交出了一份尴尬的成绩单,这并不妨碍分析人士看好其未来盈利。据悉,上周美国国内银行合计出售超过70亿美元的债券,创下自2009年9月以来的新高。在基准利率长期接近零的低成本下,低息债券的放量发行不仅保证了低成本,同时也创造了金融监管下新的盈利增长点。数据显示,高盛、大摩以及摩根大通本月合计发行了30亿美元债券,这无疑将推动其发债收入,并可能在未来数年内为其提供盈利动力。

转战海外业务最靠谱

针对上述猜想,沈楠认为,首先,根据美国国会通过的版本,法案确实未对“自营交易”作出明确界定。预计银行可能会保留利率、汇率等衍生品交易,因为这些业务属于敞口且不易剥离。但在法案压力下,银行很可能将股权、商品等非敞口业务剥离出去,这样一来对业绩影响是较明显的;其次,将私募股权或对冲基金出售给三方,确实是一大可行途经,不过这要取决于第三方渠道的质量;将业务转战海外是目前讨论最多的,也是最为可行的。此前伦敦金融城拟征收银行税时,很多机构就威胁将搬往海外。一旦华尔街能在海外寻找并建立一个业务中心,那无疑将规避法案管制;至于向消费者转嫁成本以及提升规模,都并非太有效。一是美国现在金融消费很疲弱,一旦提升消费者支出那么将迅速降低自身竞争力。二是法案对大银行监管更严格,但保护也比较到位,总体而言没有太多优惠。而正因为美国金融体系有大量的、多层次小型银行存在,才提升了竞争。银行变得越来越大不是一件好事。

记者了解到,就在奥巴马签署金融监管法案前不久,许多大型金融机构却纷纷重新定义“自营交易”,甚至为参与自营交易的“明星交易员”寻找新的职位。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花旗银行正考虑将20多名自营业务交易员转移至为公司客户进行交易的部门,而其他一些公司也已将这类交易员转移至类似的交易平台。对此,有分析人士就指出,想要真正界定哪些交易以公司名义,哪些以客户名义非常困难。

“自营交易之所以界定不清晰,是因为现在只是国会版本,以后美联储等专业机构还将具体阐述其内容”,张一伟认为,“预计届时的解释不会有太多让步,但中间过程可能会有部分调整。而投行将PE出售给第三方理论上可行,但也取决于政府是否出台相应的监管法案。最靠谱的是银行将业务部分转至海外,只要交易不在美国,监管法案就涉及不到。”

广发期货研究员冯亮则指出,可行性最大的是转移业务至海外。美国在爆出安然丑闻后,出台了一个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结果是很多公司要不在海外上市,要不就在海外发企业债或衍生品。当去年美国加强外汇监管后,很多公司便在伦敦设分公司,并将部分客户移到英国就成功绕过了监管。其实最不靠谱的是向消费者转嫁成本,一旦消费者察觉成本提升很可能会立即换银行。总体而言,此金融监管法案并没有“大萧条”时那么苛刻。

重庆水下堵漏公司

东莞报废车回收公司

人体润滑油商城入驻质检报告

塔吊黑匣子厂家